2020年9月24日至25日,“2020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壁画教学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承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协办。
本次论坛汇聚了包括八大美院在内的三十余所高等艺术院校及研究院所和艺术机构代表,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学生齐聚一堂,共襄新时代中国壁画教育盛事。
庞茂琨致辞
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在致辞中说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今的校园又恢复了往常的朝气,本次研讨会的举办,顺应国家教育方针和文化战略,亦是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史册。
研讨会前,举行了《华严寺、善化寺、灵岩寺三寺壁画再造》首发仪式和捐赠仪式。画册编委会主任孙景波、主编王颖生、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代表毛晓剑向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赠书,庞茂琨、崔毅代表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接受赠书。
赠书仪式 (左起:王颖生、庞茂琨、孙景波、毛晓剑)
赠书仪式(左起:王颖生、孙景波、崔毅、毛晓剑)
本次研讨会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学为抓手,秉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弘扬传统文化”“立足当代发展”的学术宗旨,以实践“科教融合”“协同创新”“跨界交流”“成果传化”为研究目的,设置了“壁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新时代壁画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壁画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新时代公共文化诉求和大众审美需要”“壁画专业如何实现更好的成果转化与应用”等8个主题。与会专家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次研讨会由黄山担任会议主席,齐喆担任会议主持,王林、殷双喜担任学术主持。
袁运生、刘秉江、唐小禾、李林琢、孙韬线上发言
袁运生、刘秉江、唐小禾、李林琢、孙韬分别以线上发言和贺信方式参加会议。
袁运生提出,中国的壁画教学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背景,可以从中寻找出无数可以利用的资源。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现代教学一定要从历史的角度对传统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以完整的历史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来启发同学进行学习或创作。
刘秉江指出,如今的壁画教学与创作强调材料,尽管有助于壁画语汇的拓展,但过分的强调难免缺失传统壁画精神的传承。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加强传统壁画精神及其技艺的学习与传承,从而既与时俱进又能彰显中华审美风范。
唐小禾提到,2011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壁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2019年第四届一带一路论坛上曾呼吁再召开一次壁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在四川美术学院实现了,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总结新的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取得新的成果,进一步促进中国壁画艺术事业的发展。
李林琢指出,中国当代壁画从生事微渺到蒸蒸日上,都是几辈壁画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本次研讨会就是壁画发展道路中的重要一步,为人才培养踩下坚实的脚印。希望在壁画界同仁们共同的努力下,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创中国当代壁画事业更加灿烂的未来。
孙韬提出了全国的美术高校在壁画教学和创中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面对今天的社会需求,壁画专业往哪里去?壁画存在的价值在哪?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与危机,如何开拓思路,思考未来的艺术的可能性。高等院校的壁画教学应当致力找寻新的媒介依托,适应时代发展,为未来的美术教育、壁画教育提供建设性的参照坐标。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和交流发言。
王颖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王颖生谈到,壁画艺术创作与教学在当下面临诸多课题、挑战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专家学者探讨高等院校壁画教学发展,研究、梳理壁画教学路径和学脉。院校系科之间进行的学术交流和互动,把成果与经验、失败与教训进行阶段性总结,建立长效机制,共建研究机构与艺术院校交流、学习、创作平台,合力推进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壁画教学发展,以教学带动创作,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这也是此次研讨会的宗旨。
孙景波在研讨会上发言
孙景波表示,壁画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画种,从一出现就和社会公众环境密切结合。首都机场壁画拉开了中国现代壁画的序幕,把壁画引入了新时代。今天国家和社会对中国传统壁画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视,正是注意到了传统艺术所面临的困境和破坏传统艺术的严重性,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学习传承古代壁画,坚守传统文化血脉,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前进方向。
侯黎明、郗海飞在研讨会上发言
侯黎明表示人类早期的绘画就是壁画,西方艺术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绘画就是壁画,文艺复兴是一个转折期,后来出现了油画。中国绘画一直到唐代才出现转折,其中的重要转折是屏风画,直接影响到日本的大和绘。壁画是人类文明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把它说成小画种是完全不对的。
郗海飞以“壁画专业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了发言。他强调,壁画教学中应更注重个性展现和文化审美的培养,以个性的手法去表达共性的思维和对文化的理解。今天的壁画艺术以及公众艺术承担起了复兴优秀文化传统、表现当代文化精神、构建国家文化的重要使命,这也给新时期壁画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壁画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复杂性、综合性、系统性,以及面临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何适应公民新的文化需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唐鸣岳、齐喆、黄山在研讨会上发言
唐鸣岳以“个性 目标 能动——以唐鸣岳壁画研究生论文创作为例”为题,介绍了山东艺术学院壁画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在未来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中,应遵从“个性”,确定“目标”,发挥“能动”。研究生培养应该围绕人才培养和质量标准,推进壁画本体语言的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以不间断的壁画创作反馈去调整教与学,自觉构建内涵式发展的教学体系。
齐喆强调创作能力是中国壁画界的核心问题。他指出,近年中国壁画创作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下降。随着各种壁画材料的开发与新技术的应用,壁画家的社会意识反而逐渐淡化了,许多壁画容易流于唯美情调的经营,又有一些壁画家形成了对材料的过于依赖性倾向。在壁画创作的主轴中,应该坚持恒久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一门艺术持续健康的发展。
黄山表示,在壁画教学中,院校应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既符合本校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建构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坚守中华传统血脉,致力于中国壁画当代语汇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美学特质,展示中华审美风范,则是当代中国壁画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历史使命所在。
王长兴、陈建军、毛晓剑在研讨会上发言
王长兴以浮雕艺术为切入点进行了交流。他表示,浮雕艺术是壁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体系的不完整、浮雕艺术专业群体的缺失和学理研究的不足是未来浮雕艺术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改进和规避的地方。他认为,浮雕是历史悠久的艺术,也是前景广阔的艺术。
陈建军着重介绍了鲁迅美术学院全景画的创作历程以及大型艺术工作室全景画的创作与教学情况,指出在全景画的创作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尊重个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在艺术创作上形成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
毛晓剑分享了自己关于壁画的一些思考。他认为,相较其他专业而言,壁画教学系统是更广更大的综合体系,具有参与度、实践性、应用性高的特征。院校教学中应该重视对用线的训练、对传统绘画的研究、对艺术理论的学习,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无限想象的空间。
边巴旺堆、李路葵、陈舒舒在研讨会上发言
边巴旺堆介绍了西藏大学的组成体系、师生规模以及临摹教学;李路葵简述了西安美术学院壁画教学历史的三个阶段、壁画专业的五大教学特色、三大壁画教学实践应用与成果转化;陈舒舒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壁画工作室概况,提出壁画艺术的跨学科交叉融合,适合进行多维度的探索和研究。
梁怡、李筱谦、吕晓雯在研讨会上发言
梁怡在线上发言,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的发展过程和壁画系的教学宗旨,他提出应寻找壁画教学的症结与突破,拓展壁画教学的课题和合作,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与模式。
李筱谦介绍了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课程教学情况以及课程构成。他指出在近年的毕业创作中存在艺术视野狭窄,人文学科知识积累不足等问题。强调壁画教学尊重个性发挥,注重个体的塑造,更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进一步丰富学生文化素养和生活底蕴。
吕晓雯介绍了南京艺术学院壁画系的历史,指出目前壁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跨度大、毕业作品时间紧等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课程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推出校企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效率,增加就业,展现壁画专业独有的学科魅力。
廖建、刘凯、李靖、黄怡慧、杨奥雪、高晨栋发言
9月25日,会议继续召开,四川美术学院教学团队三位教师代表和三位学生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川美壁画专业教师廖建、刘凯、李靖分别就“川美壁画专业发展历史”“马赛克镶嵌课程”“壁画概念的变迁”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主题发言。廖建提出川美壁画专业是以创作带教学的理念,依托公共艺术学院大平台,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课程结构,探索“基础教学贴近专业、贴近生活,创作教学植根传统、尊重个性、积极拓展”;刘凯表示马赛克镶嵌是川美壁画专业主干课程,在课程方面进行改革和申报创新工坊,建设“一师一课”特色课程。同时也指出现阶段马赛克镶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李靖通过阐述壁画概念的变迁,认为空间属性是唯一界定壁画概念本质特有的限定性属性。提出壁画就是附属在壁面的艺术,在形式材料、语言手法、工艺技术等方面可以不拘一格,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研究生代表黄怡慧、杨奥雪、高晨栋分别就“壁画项目式教学对壁画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地域性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再造”“教与学的立场—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传统壁画美学特质的传承与拓新”为题进行了发言。
在接下来的交流发言环节中,各院校研究所艺术机构的嘉宾畅所欲言,分享在壁画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与收获。
交流发言嘉宾
李辰首先阐述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发展历程和课程设置,重点介绍第三工作室的课程探索与建设,以及在课程中注入当代艺术语言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当代的眼光看待传统,不断开拓出壁画的新边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斯琴塔娜(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围绕“博物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壁画保护新技术”展开了论述,表示这项技术将推动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理念与策略,在古代壁画保护的当代建设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赵宏馨(北京在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分享了壁画数字化平台项目,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幅度提升研究创作的效率,可以最大程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广。
傅小彪(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叶倩(湖北美术学院)、张映辉(山东艺术学院)、林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贺明(广西艺术学院)、苏晓旺(云南艺术学院)、高振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冯志杰(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岩松(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围绕各自院校壁画专业课程、教学宗旨、课程特色进行发言。
交流发言嘉宾
黄丹(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王岩松(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李耘燕(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何东(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马健(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贺亮(中国美术学院)、伍璐璐(天津美术学院)、董卓(中央美术学院)分享了自己在从事壁画教学中的探索,对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建议。
王林、殷双喜、齐喆、黄山总结发言
会议接下来由学术主持王林、殷双喜,会议主持齐喆,会议主席黄山进行总结发言。
王林谈到,本次研讨会是一个开放的、多角度交流的教学会议,可称为“各自为教”。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推动了国内壁画教学和创作。会议特点具有非统一性,非单一性,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面对教学和创作,而且在学术成果、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特别是教学创新的研究和介绍上卓有成效。
殷双喜提到,这次会议从信息、文化与人三个方面来谈壁画教学。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艺术教育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华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能不能上升为全球的普适价值,中国壁画有没有可能形成中国壁画学派,需要壁画人坚定文化自信,建立中国壁画的系统性的教材研究与书写。希望各个院校能够多元并存,发挥自己的地域、文化特长,做出不同的特色,形成稳定又具有差异化的教学。
齐喆认为本次研讨会客观地分析、探讨了中国壁画教育的真实现状,同时也意识到在城市更新飞速发展的时期,壁画可以做些什么,在新时代,壁画教学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应该直面这些困难,寻求新的生长和发展的机会,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求。
黄山表示此次会议取得了预期的学术成果。专家学者坚持问题导向,从各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诸多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应对方案。参会代表围绕主题各抒己见,所研究的成果为切实推进壁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推动新时代中国壁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树立起新的学术标杆。希望全体与会人员牢记壁画艺术在新时代所肩负的为公共社会和人民大众提供更多优秀作品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9月24日晚,在此次研讨会期间,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召开了2020年疫情后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首先对2019年开展的几项工作进行总结。其次,对即将在10月举办的“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北京收官站的筹备工作进行了讨论,对11月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最后就策划壁画艺委会年会方案,落实2021年壁画艺委会届展、青年壁画艺术家创作展和青年论坛等几项主要工作进行了讨论。
嘉宾合影
供稿/壁画艺委会
文/马鑫
审校/艺委会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