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吴昌硕刻“马衡“ 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5.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昌硕刻“马衡印信”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6.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昌硕刻“叔平”青田石章 1.9×1.9厘米 通高6.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衡评价吴昌硕篆刻「其刻印亦取偏师,正如其字。且刻成之后,椎凿边缘,以残破为古拙」,但对于追随其「以残破为古拙」的人马衡却批评「是亟宜纠正者也」。
‘吴昌硕为马衡所刻的三方印虽未写明时间,但从边款使用的名号及风格看,应与「凡将斋」匾额书写时间相近。
吴昌硕的篆刻特点独具一格,他创造性地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的篆刻作品,上取鼎彝,下挹秦汉,风格雄健、古朴,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能在不经意中见功力。
吴昌硕(1844年9月12日 —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他出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是中国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