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齐贞俭应邀为北京房山旅游地“百瑞谷”风景区–瑞云寺题写匾额《钟楼》和《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楹联。
瑞云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房村,始建于汉代,辽以后多次重修,清为护国显光禅寺。该寺原有四进,为天王殿、药师殿、菩萨殿和千佛阁。其中千佛阁为硬山黄瓦顶重檐楼阁式建筑,高15米,非常壮观,寺内供奉高10米的铜铸千手千眼佛像。
瑞云寺,历代为佛教胜地,民国初改为道观。山门是单间无梁殿,“瑞云观”3字由曹锟所书。寺中保存元代“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碑。碑记文字有2600字之多。为房山区重点保护文物。
据旧志书记载,寺始建于金代明昌二年(1191),明、清、民国时期,皆有修葺。谦公和尚寿塔,建在瑞云宝殿之后,为元延祐五年(1318)建造。石制,其雕凿手法不太讲究,由塔身、塔座、塔顶以及刹杆装配而成,高约2.5米,平面呈六角形。
塔座上有雕刻,其花纹式样残蚀已坏,塔身上有铭文:“元延祐五年七月十五日谦公和尚寿塔,乃门资惠全等立石,五台山口州庵头查峰寺讲经律论赐红沙门才吉祥撰并书。”塔身上承顶座,座身上刻仰莲,再上立刹尖。寿塔古朴简单,是研究元代墓塔的重要实例。砖塔,创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总高约11米,外表楼阁式样,其建筑风格、造型、体例和早期塔完全不同。
最下施砖砌塔座,不施须弥座式,上挑出塔檐。二层各面设佛龛,内置木雕佛像,盘膝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其雕刻水平较高,线条流畅自然,比例协调,是明代木雕佛像中较好的作品。塔的三层、四层、五层不设佛龛,上檐挑出砖雕椽飞、连檐、瓦口等。通体不用木材和斗拱。每层之间相距较大,立面形象简朴平整,稳固庄重,对研究明代砖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